繼之前曾經跟大家分享,食用油的選擇,可以從「發煙點」著手。
發煙點就是是加熱過程中,油開始冒煙的溫度,到達了這個溫度,油的品質就會開始下降,進而氧化變質、產生有毒物質與自由基。
這時不僅無法保持油中原本的有益物質,就算是「好油也會變壞油」,所以發煙點是油脂安全性的指標之一,也可以當作我們選油的參考值之一。
這樣說你可能會誤以為,發煙點越高,就代表油的品質越好,這其實沒有絕對關聯,油的精製過程也可能提高發煙點,發煙點高是代表穩定性高,這個數值可以讓我們搭配正確烹調方式。
那除了發煙點以外,我們選擇食用油時,還可以參考哪些數值呢?
【發煙點越高越好嗎?選擇油脂也要看脂肪酸的組成比例?】
脂肪簡單的說,就是由甘油及脂肪酸所組成。
因脂肪酸的結構不同,可分為「飽和脂肪酸」及「不飽和脂肪酸」。
不飽和脂肪酸中又包含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」,如Omega-9;
以及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」,如Omega-6、Omega-3。
其中飽和脂肪酸與omega-9屬於「非必需脂肪酸」,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。
而Omega-6與Omega-3為人體「必需脂肪酸」,人體內合成量非常稀少,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獲得。
而目前我們的飲食習慣,以外食族來說,大多攝取肉類(含動物性飽和脂肪酸)、大豆油、葵花油等,這幾類油脂大多以「飽和脂肪」與「Omage-6」為主。
較少攝取到「Omega-9」含量豐富的苦茶油、橄欖油等。
最缺乏的則是「Omega-3」含量豐富的亞麻仁油、魚油等。
依據美國心臟學會指出,日常生活中飽和、單元不飽和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最佳攝取比例,最好為0.8:1.5:1。
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age-6和Omage-3最好均衡攝取,各占一半,所以我們可以整理出這樣的圖表。
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多元飽和脂肪酸中的Omage-6和Omage-3攝取比例如果失衡,長久下來可能引起慢性發炎反應,造成血管收縮、血液凝結,甚至產生心血管疾病及癌症風險。
所以選擇油脂,也可以飽和、單元不飽和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比例,均衡搭配,才能吃得更健康!
可以參考下表油脂脂肪酸的百分比:
【發煙點高的油品,就一定適合高溫烹調嗎!?】
選購油品,除了考慮「發煙點」與「脂肪酸的比例」外,也要注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-6或omega-3的含量。
如果總占比超過50%的油,即使發煙點很高,也不建議高溫油炸,因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非常不穩定且不耐高溫,常見油品如葡萄籽油、大豆油等。
以葡萄籽油為例,可能大家都有發現到,葡萄籽油的發煙點高達216°C,可是健康常識卻告訴我們,葡萄籽油是不適合拿來油炸或其他高溫烹調的。
這就是因為葡萄籽油所含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較高,其中omega-6占了70%以上,屬於不耐熱的油脂,ㄧ旦溫度過高就可能產生反式脂肪、自由基等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,所以建議用低溫水炒或涼拌的方式食用。
總結來說,選擇油脂除了發煙點搭配烹調方式以外,脂肪酸的組成比例也是很重要的,均衡攝取各類脂肪酸才能更健康,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挑好油!
延伸閱讀:
從油脂發煙點可以知道什麼訊息?〈哪一種食用油最健康?什麼是發煙點?其實烹調方式才是重點!〉
反式脂肪與癌症有關聯嗎?都藏在哪些食品中呢?〈反式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?注意它們都躲在這裡!〉
鹽酥雞真的不可以吃嗎?〈鹽酥雞不健康的三大原因,除了回鍋油,最讓人意外的竟然是這個!?〉
相關文章

國家高考食品技師、健康管理師、保健食品工程師、實驗室品質管理師
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食品廠及五星級連鎖飯店。期許自己成為食品安全的專業把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