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沾鍋可以拿來油炸嗎?
不沾鍋可以減少油脂使用,但真的更健康嗎?
不沾鍋的製作原理是什麼?會不會導致癌症?或含有毒物質呢?
我們會不會只注意到食物的營養,卻忽略鍋子帶來的毒害?到底不沾鍋能不能用?或者應該怎麼用更健康安全呢?
【不沾鍋的塗料是什麼?聚四氟乙烯可能癌症、甲狀腺功能異常!?】
不沾鍋是為了解決炒鍋沾鍋的不便清洗,所改良的產品,討論不沾鍋之前,就先來了解一下炒鍋為什麼總是沾鍋呢?
炒鍋是金屬製成的,雖然表面看起來光滑平整,但實際是佈滿孔洞的;
所以我們拿炒鍋來烹調食物時,因為熱脹冷縮的原理,在鍋子受熱之後,表面的孔洞就會增大,這時食物中的蛋白質、醣類的成分就會滲入孔洞。
像是魚、蛋、豆腐等食材,就非常容易沾黏,主要是其中蛋白質成分,因加熱後蛋白質會變性凝固,就會阻塞這些金屬孔洞,產生了我們討厭的沾鍋情形。
而不沾鍋就是在鍋內塗上一層不沾塗層—聚四氟乙烯(PTFE),這樣就可以防止食物沾黏了。
聚四氟乙烯(PTFE)塗料雖然有優異的非黏著性和低磨擦係數,但耐用度低、易脫落;
且加熱超過315℃就可能釋放毒素,可能引發癌症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健康問題。
雖然目前有某些廠牌的不沾鍋標榜無添加聚四氟乙烯,改用奈米矽等材料,但耐用度較差,所以大多不沾鍋產品,還是使用聚四氟乙烯塗料。
你一定很好奇,不沾鍋可以拿來油炸食物嗎?
剛有提到聚四氟乙烯塗層超過315℃就可能釋放毒素,而油炸或炒菜時超過400℃~500℃都是很常見的,所以不建議不沾鍋拿來油炸食物或是大火油炒,因為這樣極有可能會因高溫而釋放毒素喔!

不沾鍋不適合油炸食物,因聚四氟乙烯塗層超過315℃高溫,就容易釋出毒素!
【怎麼健康安全使用不沾鍋?不可以油炸、不可以炒蛤蠣、蝦子?有刮痕就不再使用!?】
雖然不建議拿不沾鍋來油炸或油炒食物,降低了使用的便利用性,但既然都要使用大量油脂,使用一般炒鍋也是一樣的,也不容易沾鍋,所以要根據烹調方式,選用合適廚具,才能讓我們吃得更安心喔!
而不沾鍋的聚四氟乙烯塗層在常溫下是無毒的,溫度超過315℃後才會變質分解;如果只是水炒、簡單加熱,不沾過也不失為方便的廚房小幫手!
遵循以下使用不沾鍋的原則,讓我們都能更健康安全的食永不沾鍋喔!
- 使用不沾鍋不要拿來油炸、油炒,只能使用冷油、冷鍋,溫度絕對不可以過高。
- 煎炒肉類食物時,通常在200℃~230℃會燒焦與冒煙,記得使用不沾鍋時不要讓食物持續燒焦,就能減少吃進有毒物質。
- 使用不沾鍋的原則,以低溫水炒的方式進行烹飪,除了可以保有較多營養物質,也能防止高溫熔出有害物質。
- 避免使用不沾鍋調理尖銳硬殼食材,如蛤蠣、螃蟹、蝦子等帶殼海鮮類等帶殼海鮮,因拌炒時可能傷害不沾鍋表面,簡短不沾鍋使用壽命。
- 使用不沾鍋時,利用木匙、木鏟或是耐熱矽膠材質來當作鍋鏟,避免使用金屬器具,可以降低不沾鍋被刮出細痕而簡短壽命。
- 如果食物焦黏在鍋底,也不可以使用鋼刷、聚四氟乙烯塗層超過315℃清潔,應倒入熱水浸泡一段時間,利用海棉清潔去除,以免產生刮痕。
- 不沾鍋出現刮痕,表示表面塗層有剝落,請不要覺得可惜,一定要淘汰。
延伸閱讀:
保鮮膜包覆食材加熱安全嗎?快來看這篇〈保鮮膜含有塑化劑!?保鮮膜有四大材質該怎麼用才最安全?〉
寶特瓶底部的數字越大越耐熱?你一定要懂得塑膠小知識~〈塑膠容器到底是什麼材質?會影響耐熱溫度嗎?常見的塑膠產品注意事項大公開!〉
洗菜時浸泡越久越好?用鹽水洗才乾淨?菜怎麼洗這篇〈5大洗菜錯誤讓毒素吃下肚?葡萄皮的是果粉還是農藥?6大正確法教你洗淨不殘留!〉告訴你!
相關文章

國家高考食品技師、健康管理師、保健食品工程師、實驗室品質管理師
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食品廠及五星級連鎖飯店。期許自己成為食品安全的專業把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