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在塑化劑的文章中提過,即使塑化劑的風暴已經過了好幾年,在食品的管制上較為健全,但還是不可以忽視日常用品中可能含有的塑毒。
今天要來分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廚房用品—保鮮膜,市售保鮮膜的材質中,就含有塑化劑。
我們料理時習以為常的做法,先用保鮮膜包裹食物,然後放入微波爐或電鍋加熱,但這樣真的安全嗎?
【保鮮膜的材質與安全性,即使不含有塑化劑的品項,也不建議直接接觸食物加熱!】
保鮮膜的製程中可能添加塑化劑,來加強延展性及可塑性,可是當塑化劑接觸油脂食物、酸性物質或高溫,可能將有毒物質釋出於食物中,使我們吃下肚。
目前市售的保鮮膜可分為PE(聚乙烯)、PVC(聚氯乙烯)、PVDC(聚偏二氯乙烯)、PMP(聚甲基戊烯)四種材質,各有不同的特性及適合使用的方式。
請特別注意「含氯」材質的保鮮膜,如PVC、PVDC,因製作過程中添加塑化劑和安定劑,塑化劑不需加熱就可能溶進含油脂的食物中,加熱後就更容易溶出而殘留在食物中。
PE及PMP為不含氯的保鮮膜材質,製程中不需添加塑化劑及安定劑,因此使用上相對較安全。
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材質,只要高溫遇熱,都可能增加保鮮膜或其他添加物釋出有害物質的機會,所以不建議用保鮮膜來包覆食材加熱烹調喔!
【一定要知道的保鮮膜小觀念:保鮮膜比較適合包覆常溫或冷藏的食材,不適合包覆油脂類食物?】
知道保鮮膜的材質之後,為了能夠更安全的使用,還有幾點保鮮膜使用上的小觀念要分享給大家!
- 耐熱程度因材質而異
每種材質耐熱程度都不同,注意保鮮膜不要存放在靠近熱源處,像是瓦斯爐、微波爐、電鍋、烤箱的上方或附近,避免保鮮膜遇熱過久而釋出有毒物質。
- 避免接觸食物
不管食物是不是油性、酸性或高溫,使用任何材質的保鮮膜,都不建議直接接觸到食物,可避免有害物質釋出的問題,最好的使用方式是放在有深度的容器中,距離食物至少2公分以上,是最安全的做法。
- 絕對不要加熱
不論是哪種材質的保鮮膜,就算標榜可以耐高溫的,都不建議將保鮮膜拿來加熱,一旦超過耐受溫度,就容易變軟、變形或融化,可能釋出有害物質。
- 食物先放涼再使用保鮮膜
食物若還是高溫的熱食,建議先放涼後再覆蓋保鮮膜,主要是為了避免食物熱氣上升後,蒸氣與保鮮膜接觸又滴入食物中,而將有害物質帶入食物中。
- 保鮮膜可能加速蔬果腐敗
如果用保鮮膜包覆蔬果,可能因透氣不佳,使水分與釋放的催熟劑無法正常揮發,而加快蔬果的腐敗,可以用紙巾或白紙包覆蔬果,最外層再以保鮮膜包覆,除了可以避免與食材直接接觸也有較好的通透性。
另外,賣場買回來原本就包有保鮮膜的蔬果,食用前還是要清洗過後再食用。
還有常看到的熟食,如烤雞腿、豬腳、煎魚、便當等,如果是使用PVC保鮮膜來包覆,記得先拆除再加熱,因為這些食材的油脂接觸保鮮膜,加上後續的加熱,可能不小心就將塑化劑吃下肚。
熟食經常使用PVC保鮮膜,食用前要先拆除再加熱,避免塑化劑吃下肚喔!
總結來說,保鮮膜比較適合包覆常溫或冷藏的食材,且不直接接觸食物,特別是油脂類食品,也絕對不要拿來加熱,高溫容易使保鮮膜的毒素溶在食品當中,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一定要保握這幾項原則,才能用得更安心。
除了保鮮膜以外,還可以搭配使用不鏽鋼、玻璃、陶瓷材質等容器來保鮮及收納我們的食物,不但可以重複使用又環保喔!
延伸閱讀:
你注意過每天喝的保特瓶是什麼材質嗎?保特瓶底的數字是代表什麼呢?快來看這篇〈塑膠容器到底是什麼材質?會影響耐熱溫度嗎?常見的塑膠產品注意事項大公開!〉
罐頭加了很多防腐劑?調理包也是罐頭的一種?更多罐頭小知識看這裡〈罐頭食品加了防腐劑才能久放嗎?罐頭吃不完該怎麼保存呢?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喔!〉
醬油為什麼要用鹽酸來做?這篇〈化學醬油是用鹽酸作成的?會致癌?釀造醬油判別法大公開!〉告訴你!
相關文章
國家高考食品技師、健康管理師、保健食品工程師、實驗室品質管理師
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食品廠及五星級連鎖飯店。期許自己成為食品安全的專業把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