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普渡零食都是風味添加物?食品成分、營養標示到底怎麼看?怎麼挑比較健康?

中元普渡零食都是風味添加物?食品成分、營養標示到底怎麼看?怎麼挑比較健康?

又到每年普渡拜拜的季節了,常見的零食、餅乾、飲料等都在減價,我們挑選時也希望給家人吃品質更好、更健康的零食,那到底該怎麼挑選會更好?

食品成分、營養標示你會看嗎?哪些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的呢?

 

【新鮮、健康、低脂、低熱量就一定是好產品嗎?「食品成分」跟「營養標示」才是關鍵!】

 

你買東西時除了品名之外,是不是常被斗大的宣傳詞彙所吸引?

像是「新鮮」、「健康」、「低脂」、「低油」、「低熱量」等等,覺得很放心,再確認一下效期,連背後的成分內容、營養標示都沒看,就買下了呢?

如果你想要吃得更健康,卻是這樣挑選產品,這個習慣要改改囉!

因為「食品成分」「營養標示」才是我們選購食品的重點,也是我們跟廠商溝通的第一個管道。

我國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」中清楚規範,食品外包裝應標示原料、營養成分、食用方式、產品資訊等。

我們一直提醒大家,從成分瞭解產品,才能知道熱量營養價值,挑選我們真正需求的食品,才不會只是吃下一堆糖、澱粉風味添加物喔!

但你一定會覺得,每次看標示總有一對密密麻麻看不懂的化學名詞,常常是看了也不知道安不安全或健不健康。

其實不熟悉那些食品添加物的用途跟種類也是很正常的,但我們還是可以把握以下三點重要事項,來幫助我們了解哪些才是更健康的產品。

 

【食品成分由多到少排列,排第一的就是含量最多的…營養到底來自食材還是添加物?】

 

一、食品原料包括食品添加物必須「全揭示」,且「由多到寡依序排列」!

食品成分由含量多到少排序,排在第一位的,就是食品含量最多的成分,排第二就是第二多的成分,以此類推。

如果發現前三個成分,都是糖、精緻澱粉、油脂、風味粉添加物,則代表營養成分是較差的;

而較多原型食物或是營養物質,則代表營養品質是比較高的。

許多商品會宣稱加了特殊或價格較高的營養素,這時請特別注意,如果這些特殊營養素只排列在末端,甚至比添加物的含量都還低,可能就要思考這跟宣稱有無符合了,也可以藉此判定商品的價值喔!

 

二、食物風味是天然的,還是只是添加物調製出來的?

許多草莓、水果、巧克力等口味的零食,如果你有仔細看過成分,會發現大部分的商品根本沒有這些原料,或是這些原料比添加物還少,只是一堆風味添加物、色素

 

許多草莓的商品,跟草莓最有關的成分只有「草莓粉、果醬或糖漿」 真正草莓成分甚至比添加物的含量還少!

 

其實這類的產品,也可以從品名看出,像是標示「○○風味、○○口味」等的食品,當中可能就只含有風味性的果醬或調味粉,下次買東西時可以仔細看看喔!

而那些我們不熟悉的化學物質,有些確實是製程中必需使用的添加物,可以從相似產品中比較,選擇使用天然食材添加物種類較少的品項相對是較好的。

 

三、營養來自哪裡?營養標示怎麼計算?

營養標示有熱量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(糖)及鈉含量,或是宣稱的營養素含量

可別只看到標示大大的「營養」、「健康」、「低脂」等字樣,還得看看營養標示,才能知道我們吃進去的營養組成。

例如,許多標榜低脂或零脂肪的餅乾、麵包、穀片等,可能比「全脂」的同類產品,平均多了15~20%的糖

因為去除了脂肪,為了不影響口感,可能就會額外添加糖,整體的熱量還可能有增無減,並不一定是更健康的選擇!

另外,也要特別注意的是,標示中的每一份量是含有包裝中的幾公克,減重、糖尿病患者等,須注意糖的攝取量,別誤以為數字低,就整包下肚,因為一包可能不只一份,還要再乘上倍數喔!

 

注意標示中的每一份量是多少,一個大包裝含有幾份,一整盒吃下肚還要再乘上倍數喔!/碳水化合物的數值,表示該產品所有澱粉與糖的總和,需要控制血糖或攝取量者,就要注意食用量並納入飲食規劃!

 

總結來說,加工食品雖不比新鮮食材來的營養健康,也算是忙碌生活的方便選擇,但想吃的健康,可別只看大大的文宣,一定要養成看成分及營養標示的習慣,才能知道自己與家人吃下的是什麼營養,而不只是空熱量喔!

 

延伸閱讀:

碳水化合物跟糖差在哪?〈營養標示中的碳水化合物跟糖差別在哪?健康減肥、控制血糖、低碳飲食…該怎麼看成分?〉

食品標示還透漏哪些訊息?〈草莓商品沒草莓?成分、內容物都是風味粉?排第一位表示…?食品標示怎麼看總整理!〉

「無添加」就真的是好產品嗎?〈不添加防腐劑、色素、味精就是安全食品嗎?標榜無添加可能危害更大!〉

上一篇

下一篇

送出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