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發現麵條其實是隱藏版高鈉食材之一嗎?
最近網友與邦妮討論到,他在看營養標示時發現,蚵仔麵線、白麵線或雞絲麵,這類比較細的麵條的鈉含量似乎又比較粗的白麵、油麵、烏龍麵來得高!
一碗的鈉含量就超過每日所需,有沒有減少鈉攝取的健康吃法呢?
【越細的麵條製作時要加入更多的鹽,鈉含量也隨之提升!?】
麵粉是以小麥為原料製作,主要提供人體所需的醣類及蛋白質。
小麥中存在的蛋白質如麥穀蛋白、醇溶蛋白等,稱為「麵筋蛋白」,可以賦予麵粉韌度,以製作成各式麵條。
細長麵線的製作,會讓麵粉反覆經過「拉長」步驟,而加入「鹽」可以穩定麵筋蛋白質的結構,增加麵粉延展性,使麵線製作過程不易斷裂。
越細長的麵條,如麵線,製作時就更需要鹽的幫助,通常加入鹽的比例,會佔麵糰重量的3%,相較於一般較粗麵條,所使用的鹽的比例也會比較高。
而食鹽的主要成分就是「氯化鈉」,鹽加入的越多,鈉含量也會提高;鹽除了增加延展性,同時也具有防腐的功能。
我們都知道泡麵的鈉含量高,可能一碗就超標,但其實麵線也不遑多讓,100公克麵線的鈉含量,也高達2800毫克的鈉喔!
麵線屬於高鈉美食,一碗就超過每日鈉攝取量!
【國人平均鈉攝取超標兩倍?這些小技巧要把握:湯麵比乾麵好、只吃料少喝湯…!】
國民健康署建議每日鈉攝取量是2400毫克,400毫克的鈉約等於1公克的鹽,每日建議量就相當於6公克鹽;
但目前國人每日攝取鹽平均約為10~12公克,換算成鈉約等於4000~4800毫克,超過建議攝取量的兩倍。
所以如果你喜歡吃麵這種隱藏版的高鈉美食,又不想鈉攝取過量,除了挑選麵的種類,也要善用「水洗」及「水煮」的小技巧喔!
例如細麵種類的雞絲麵、麵線,會比粗麵的鈉含量來得高;意麵、油麵、烏龍麵等的鈉含量也比拉麵、刀削麵高。
也可以利用一些煮麵的小技巧,減少鈉攝取,例如麵條下鍋前,可先用冷水泡麵條,再用流水沖洗數次,使麵條表面鹽分流失;
水滾下鍋時,盡量選擇容量較大或較深底的鍋具,水煮時可讓鹽分流失在水中,起鍋時再迅速放入冷水中洗滌一次,這樣不僅可以使鹽分流失,也能保持Q彈口感。
除了麵體本身的鈉含量要注意,調味料也不可以放過,包括鹽、醬油、醬油膏、醋、味精、辣椒醬等都含有鈉。
比如1公克鹽(含400毫克的鈉)=6毫升醬油=5毫升烏醋=1/3湯匙味精。
不管是自己煮還是外食,這幾個讓鈉攝取量減少的小方法一定要知道:
- 選湯麵比乾麵好
- 清湯底的麵更好
- 只吃料少喝湯
鈉攝取過量,容易增加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風險,從減少重口味開始調整,邦妮祝福大家都能健健康康!
延伸閱讀:
手工麵條含有一堆添加物?〈原來麵粉、麵條也含有添加物!該怎麼安心選健康吃呢?本篇為你總解答!〉
泡麵根本不用加防腐劑!?更要注意的其實是…〈泡麵真的含有防腐劑嗎?吃多變木乃伊又致癌?10招教你健康少負擔!〉
涼麵根本沒有低熱量少負擔?一份照樣直逼一個便當?〈涼麵除了拉肚子,熱量、油脂也超爆卡,這樣吃讓你負擔少一半?〉
相關文章
國家高考食品技師、健康管理師、保健食品工程師、實驗室品質管理師
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食品廠及五星級連鎖飯店。期許自己成為食品安全的專業把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