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學醬油用鹽酸製作會致癌?釀造醬油怎麼判定?總氮含量是什麼?

化學醬油用鹽酸製作會致癌?釀造醬油怎麼判定?總氮含量是什麼?

醬油是我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調味料,但新聞報導說,醬油可以用鹽酸製成?

所以每次買醬油,總特別看有標示「純釀造」的,可是廠牌多、價格也差很大,看成分好像也看不出來是不是化學醬油,到底該怎麼挑才能挑到品質好又健康的醬油呢?

 

【化學醬油只要5~7天就可以做出來,釀造醬油要等半年?而市售醬油大多是介於中間的混合醬油?】

 

醬油製程來看,大致可以分成「釀造醬油」、「化學醬油」與「混合醬油」:

 

  • 釀造醬油

醬油通常是以植物性蛋白為原料,像是黃豆、黑豆等,再浸泡、炊煮蒸熟、冷卻後接種菌種,經過麴菌發酵3~7天,最後混和鹽裝入發酵缸。

大約要經過4~6個月的緩慢醱酵,藉由酵母菌、乳酸菌等菌種將原料的蛋白質、醣類等營養成分,分解成胺基酸、醛、酮或有機酸等呈味成分,再經過熟成、調煮、澄清、殺菌、過濾製作而成。

製作過程需要龐大空間跟人力,若醱酵時被雜菌汙染也容易導致失敗,製造費時且成本高,所以價格通常也會比較高

 

  • 化學醬油

大多以脫脂黃豆為原料,不使用麴菌發酵,改以「鹽酸」水解黃豆蛋白質來取代麴菌的作用,再加入鹼中和,進行過濾後調製成胺基酸液,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化學醬油。

整個製程可以縮短成5~7天,產量大且可隨需求調配,成本也大幅下降。

但化學醬油缺少自然發酵的甘甜味,風味呈現上較鹹。

 

  • 混合醬油

有部分廠商會採取「釀造併用鹽酸水解」的做法來改善風味。

作法就是部份原料先經過鹽酸水解,再利用麴菌發酵,又或者使用釀造醬油與化學醬油混和調製;

這樣一來就可以同時保有良好風味又可以省時,市面許多醬油產品是屬於這種混合醬油

 

市售醬油分類:化學醬油、釀造醬油、混合醬油的原料、製作方式及製作時間

 

 

【化學醬油含3-單氯丙二醇可能致癌物?每天要喝一杯醬油才可能造成危害?】

 

你可能覺得,化學醬油聽起來就對健康有影響,害怕吃到可能致癌?

實際上,我們對化學醬油最大的反感是來自於,鹽酸水解黃豆的製程中,因為黃豆可能殘存微量油脂,鹽酸與脂肪加熱水解作用會產生有害物質「3-單氯丙二醇」(3-MCPD)。

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3-單氯丙二醇列為可能致癌物,經動物實驗會引起癌症,在人體上則尚未證實,但可能引發人體生殖功能的障礙,吃多了也可能造成腎臟負擔。

我國法規規定,醬油及以醬油為主調製而成之調味製品,3-單氯丙二醇限量標準為0.4 ppm(百萬分之一濃度)。

以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建議的限量標準,每人每日最大容許攝取量為每公斤 2 微克;

也就是說,一個 60 公斤的成人,每日最大容許攝取量是 0.12 毫克,以限量標準 0.4 ppm 計算,須長期每天攝取 300 公克以上的醬油才可能產生危害。

300公克的醬油約一個小型馬克杯的容量,我們一天很難攝取到這麼大量,所以只要挑選合法有公信力的產品,即便是吃到化學醬油或混合醬油,也不需要太過擔心!

 

【什麼是總氮含量?釀造醬油判定法大公開!】

 

雖然化學製程的醬油,不一定會帶來危害,但為了全家人能吃得更健康,還是可以參考以下的判定方式來挑選醬油。

從醬油製成可以理解,純釀造醬油的成本較一般醬油高出許多,自然會反應在售價上,價格就不可能太便宜,雖然不一定貴就代表好,但價格太低的,肯定是不太好的。

 

化學醬油與釀造醬油比較判定法:顏色、沉澱、風味、泡沫、防腐劑、總含氮量、3-MCPD含量、價格

挑選醬油除了成分、內容物、添加物以外,「總氮含量」也是參考標準之一。

CNS國家標準醬油,等級分為甲、乙、丙三級,主要由醬油的「總氮量」、「胺基態氮」、「總固形物」決定,數值越高也代表品質越好

 

醬油總氮含量標示

 

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未開封的醬油常溫儲放,玻璃瓶較塑膠瓶密封完整且保存效期長;

開封後則容易接觸空氣,進而氧化變味,可優先選擇小包裝,且遵循標示註明,開封後應置於冷藏保存,避免放在爐火邊、陽光直射處,以防變質喔!

 

延伸閱讀:

要避開味精用雞湯塊、調味粉?你知道他們有含有味精嗎?〈味精是不好不健康的化學物質、有毒會致癌?可真是誤會大了!〉

食品過保存期限可以吃嗎?〈過期食品可以吃嗎?有效期限、賞味期限怎麼訂?食品過期判斷原則大公開!〉

還在用保鮮膜包覆食物加熱?這個舉動讓你不知不覺吃下更多塑毒?〈保鮮膜含有塑化劑!?保鮮膜有四大材質該怎麼用才最安全?〉

 

上一篇

下一篇

Submit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