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個網友跟我討論到,她是上大夜班的,每次上下班的時間都只剩超商的食品最方便,可是總覺得長期這樣吃,對身體不知道會不會有影響?
超商確實是我們工作忙碌時的果腹選擇之一,便當、飯糰、壽司、義大利麵、湯品等應有盡有,樣式又多元;
但仔細看食品成分,總可以看到二三十種不熟悉的化學名稱,讓擔心自己與家人健康的我們無所適從。
到底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食品添加物是做什麼用的?怎麼選或怎麼吃才能更健康呢?
【超商食品常見的添加物主要是調味料!過多添加物與過敏、氣喘、幼童過動有關?】
超商即時食品主要分為原料、副原料與調味料三大部分,想要知道添加物對我們的影響,就先來看看這些添加物的主要功用。
我們看到的許多添加物,大多都是屬於副原料及調味料。
常見的添加物如下:
- 調味料:如L-麩氨酸鈉、5’–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、5 ’–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等;
主要用來增添增添食品的鮮味。
- 甜味劑:如山梨糖醇、麥芽糖醇、蔗糖素、醋磺內酯鉀、乙醯磺胺酸鉀等;
可以增加食品甜味。
- 酸度調節劑:如磷酸鹽、檸檬酸、檸檬酸鈉、酒石酸等,用於食品的酸鹼值調整;
可以改善風味並兼具有防止食品變色、變質、增加黏性、穩定品質的作用,添加在御飯糰或便當裡,還可以抑制細菌的增生。
- 增稠劑:如羧甲基纖維素鈉、果膠、卡拉膠、海藻膠等;
可以提升食品黏稠度,增加濃郁口感。
- 保色劑:如亞硝酸鈉、亞硝酸鹽類,主要添加在加工肉製品;
除了保色、增添風味外,亦可抑制內毒桿菌生長。
- 抗氧化劑:如異抗壞血酸鈉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E等,其中BHA、BHT對動物具有致癌性,對人體健康可能有疑慮。
抗氧化劑可以防止或延緩食品氧化、提高食品穩定性,以達到提升食品保存效果。
- 防腐劑:如苯甲酸鈉、山梨酸鉀、丙酸、對羥基苯甲酸酯等;
主要用於防止食品腐爛變質、延長保存期限,預防食品中毒的發生。
- 食用色素:如紅色 6、7、40 號、黃色 4、5 號等;
可以改善食品改善加工過程中褪色的情形,讓食品更鮮豔可口,但食用黃色 4 號可能與過敏、氣喘、幼童過動有關。
【超商食品不健康?其實不健康的是飲食習慣,並不是食品本身!】
回到我們最關心的問題,如果三餐都吃超商,吃下這麼多添加物,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呢?
事實上,食品添加物的使用都有明確的規範及用量,單一個食品在研發製作時,食品安全及風味一定都在安全標準內。
一天三餐都吃超商的加工食品,不同食品的添加物累積在體內,確實可能有超標的疑慮,或產生其他加乘的效應,長期下來容易對肝腎造成負擔,或引發身體疾病。
但真正影響身體健康的並一定是來自於食品本身,而是飲食習慣及是否均衡飲食。
超商食品除了添加物以外,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
長期吃超商便當容易有蔬菜量不足、優質蛋白質偏少、精緻碳水化合物過高(飯量過多),還有高熱量高油脂及高含鈉量的問題。
一個超商國民便當,可能就要870大卡,其中白飯的熱量可能就佔了450大卡,油脂熱量可能含250大卡,剩下的是蛋白質跟一點點蔬菜,即使不考慮添加物的問題,這樣的飲食內容,很明顯也是營養不均衡的喔!
超商食品製作時可能使用多種添加物來確保品質及適口性,但影響健康的並非食物本身,而是飲食習慣及是否均衡飲食,如挑選原型食物為主,超商食品也不失是個便利選擇喔!
【超商食品多選原型食物,茶葉蛋、地瓜、沙拉、香蕉、豆漿…都是健康品項!】
你一定很好奇,想要吃超商兼顧方便又健康,該怎麼挑選食物的?
其實想要在超商吃得更健康,可以多搭配「原型食物」為原則!
例如茶葉蛋、沙拉、蔬菜、香蕉、蘋果、無糖豆漿等,以簡單加工及完整食材為首要挑選項目;
主食類則可以換成飯量較少的御飯糰、三明治、烤地瓜、馬鈴薯、玉米等,這樣就可以減少吃進添加物及空熱量囉!
主食類挑選除了參考內容物,優先挑選看見食物原型食物的內餡,例如鮪魚、雞肉、雞腿排等,也能降低吃到過多添加物的疑慮喔!
想要吃得更健康,超商食品也算是安全又便利的選擇之一,不僅食品成分清楚標明,熱量也容易計算,只要能把握上述的原則,超商食品也能吃得營養健康,不失為忙碌生活的小幫手喔!
延伸閱讀:
超商生菜都用漂白水洗?〈超商沙拉、水果泡過漂白水才不變色?茶葉蛋有毒?灰綠色的是重金屬?〉
御飯糰冰了會硬掉?〈御飯糰要冰嗎?放冰箱米硬掉是澱粉老化?怎麼復熱口感才不下降?〉
關東煮要挑…才健康!〈超商關東煮熱量低又飽足、健康少負擔?小心愛喝湯又沾醬讓你爆卡不自知!?〉
相關文章
國家高考食品技師、健康管理師、保健食品工程師、實驗室品質管理師
曾任職於國內知名食品廠及五星級連鎖飯店。期許自己成為食品安全的專業把關者